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人文地理學通論
Introduction to Human Geography 
開課學期
112-1 
授課對象
理學院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授課教師
簡旭伸 
課號
Geog1025 
課程識別碼
208 1065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帶 
上課時間
星期四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地理305 
備註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總人數上限:5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將概括性地介紹人文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家運用不同的取徑來探視世界上多樣的現象與事件,包含過去發生的、現在進行的與未來趨勢的。例如,經濟地理學家探詢資本的空間流動,並試圖解釋何以特定的產業或企業會在某些地方聚集;政治地理學家會試圖了解邊界與領域衝突的形成過程,並從中分析權力、地方與認同之間的關係;都市地理學家對都市的增長與都市空間有濃厚的興趣,他們也關照城際之間人、物品與思維的移動如何型塑都市的樣貌;文化地理學家探照地景的意義如何在歷史記憶與當代事件的交融中轉變, 並從人們的日常生活實踐裡體現;環境地理學家解釋著生態議題中關於文化、政治與歷史面向的牽連,研究著自然與社會關係的互動如何與國家和市場力量拉扯,並改變人與土地的關係……以上等等,列舉了部分人文地理學家的主要關懷,也都是本課程主要將帶給同學們的教學內容。

  人文地理學通論,作為高中地理科及大學地理學的大一基礎課程,課程設計在於以人文地理學科思想史的角度,介紹不同理論流派,讓學生得以學習不同的地理思潮大義及如何練習一個地理學視角的發問。學生預計可以學習到量化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女性主義研究、後現代主義研究、後結構主義研究、關係性研究、行動者網路理論、非人行動者研究、後殖民研究、量體研究及情感研究等。

  每一個理論學派,輔以台灣經驗研究之中文學術期刊文章。必讀文本出處以台大地理系老師為主,也會介紹城鄉所,人類系,社會系,公事所等老師作品。英文理論讀本及中文經驗研究相互對話,以及介紹地理學在政策應用的研究,將可加深加廣學生對不同地理思潮流派領域的理解,並且學生也可以藉此認識台灣不同環境,城鄉,空間等廣泛地理學的老師作品,做為未來大二大三要再進階探索時有所基礎。

  練習不同視角的地理學發問,除了文本閱讀及課堂討論外,也是期末個人作業及團體作業的核心。期末個人作業,是以一個你熟悉的地方為例,練習提出不同視角的研究問題及可能研究方法。期末團體報告,則是以COVID-19疫情為例,融入不同流派視角的非虛構故事寫作。

  除了簡介人文地理學的主要關懷之外,本課程也著重批判性思考的培養、口語表達的訓練與寫作能力的增進。我們將透過課堂討論、上台發表與書面報告等形式,訓練同學們把自身的想法以清晰有組織的方式陳述出來;更重要的,本課程讓同學學習如何從人文地理學的角度,重新解讀那些原本我們習以為常的事件現象或社會發展,並提出自己的見解與立場。



 

課程目標
1. 了解人文地理學主要的研究關懷與取徑
2. 學習人文地理學各子領域的主要概念
3. 培養批判性思維
4. 訓練口語表達
5. 增進寫作能力 
課程要求
○個人作業 (60%)
1. 每週課前預習作業(20%):請自行下載 ntu cool上的預習作業並完成,線上「每週二2355」繳交。
2. 期末個人書面報告 (30%):試以你熟悉的地方為例,提出地理思想不同理論流派下的研究發問 (十一個流派選十個作答),以及自問自答「這個題目要收集哪些資料」。
評分標準:(1) 提問部分:與個流派之哲學思辨呼應程度,以及問題具有一定程度的繁複深入程度;(2) 資料收集部分:具備可回答上述問題的完整度,以及可操作性。
3. 課堂參與(含每週新聞資料查找與課後回饋) (10%)

○團體作業(40%)
1. 小組上台導讀中文論文 (10%)
2. 小組彙整新聞資料以為回應讀本內容 (10%)
3. 期末報告 (20%):以疫情為主軸的非虛構故事寫作,內容須要與課本不同流派之核心思辨相關,以及具體以真實新聞事件為主軸。

○ 加分作業 (10%)
試論從地理思想哲學思辨中,輔以課堂中文讀本老師之相關中英文作品,提出對高中人文社會領域 (尤其是地理課本)進行建設性批評 (constructive criticism) 之對話。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Tim Cresswell (2013). Geographic Thought: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Hoboken: Wiley-Blackwell.
Tim Ingold (2011). Being Alive: Essay on Movement, Knowledge and Description. New York: Routledge.

※其餘參見各週進度 
參考書目
待補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7  課程簡介 
第2週
9/14  量化研究

Tim Cresswell (2013) . Geographic Thought, Ch 5
溫在弘(2022)。傳染病地理學的空間分析方法-回顧與進展。地理學報,101,Pp.109-124。
陳慈忻(2014)。當寒暑成災(三):常通勤增蚊害?。Pansci 泛科學。網址:https://pansci.asia/archives/65881 
第3週
9/21  人文主義地理學

Tim Cresswell (2013) . Geographic Thought, Ch 6
林瑋嬪(2016)。線上馬祖:網路社群與地方想像。考古人類學,85,Pp.17-53。 
第4週
9/28  教師節放假 
第5週
10/5  馬克思主義地理學

Tim Cresswell (2013) . Geographic Thought, Ch 7
王志弘、林純秀(2013)。都市自然的治理與轉化 新北市二重疏洪道。台灣社會研究季刊,92,Pp.35-71。
參考 - 陳東升(1995)。金權城市:地方派系、財團與台北都會發展的社會學分析。台北市:巨流。 第一章 緒論 至 第六章(Pp.2-224) 第九章 總結(Pp.343-362) 
第6週
10/12  女性主義地理學

Tim Cresswell (2013) . Geographic Thought, Ch 8

黃宗儀、胡俊佳(2022)。「硬著頭皮」為母則強:在韓台灣女性婚姻移民之母職實踐。地理學報,103,Pp.3-35。 
第7週
10/19  (繳交期末報告構想書)
後現代主義地理學

Tim Cresswell (2013) . Geographic Thought, Ch 9
黃舒楣(2016)。不只是文化資產保存:由華光社區文化資產保存運動探討如何「賦形」規劃理論。都市與計劃,43(3),Pp.229-260。 
第8週
10/26  後結構主義地理學

Tim Cresswell (2013) . Geographic Thought, Ch 10
曾裕淇、徐進鈺(2016)。永續發展 一個都市政治生態學的批判性視角。地理學報,82,Pp.1-25。 
第9週
11/2  關係地理學

Tim Cresswell (2013) . Geographic Thought, Ch 11
洪伯邑、許純鎰(2017)。從異域到茶鄉 泰國北部山林的茶葉生產與臺泰農業計畫的領域效應。地理學報,84,Pp.1-29。
參考_洪伯邑、蕭慧岑(2017)。蘋果的政治技術:台灣高山農業的領域政治與經濟。臺灣土地研究,20(2),Pp.1-29。

 
第10週
11/9  地理學中的人與非人

Tim Cresswell (2013) . Geographic Thought, Ch 12
呂欣怡(2021)。工業隙縫裡的盆栽景觀:人與樹在失調環境中的符應與共生。考古人類學刊,95,Pp.1-43。 
第11週
11/16  後殖民主義地理學

Tim Cresswell (2013) . Geographic Thought, Ch 13
洪廣冀與何俊頤(2018)。自然資源治理與原住民部落發展:後發展與後人類的視角。考古人類學刊,89,Pp.93-141。 
第12週
11/23  量體地理學

Tim Ingold (2011). Being Alive: Essay on Movement, Knowledge and Description. New York: Routledge. 閱讀:Ch 9.
張怡婷、簡旭伸(2021)。量體流動與風的時空政治──以大林蒲的空氣污染為例。臺灣人類學刊,19(2),Pp.147-188。 
第13週
11/30  情感(affect)與地理學

Anderson, B. (2009). Affective atmospheres. Emotion, Space and Society, 2(2), 77–81. https://doi.org/10.1016/j.emospa.
游尚儒(2023)。「情感」視角下的大型公共建設空間、氛圍與治理的情感動能。地理學報,105,Pp.1-39。
參考 - 黃宗儀(2020)。中港新感覺:發展夢裡的情感政治。台北市:聯經出版公司。閱讀第一章。
 
第14週
12/7  (繳交個人期末報告)

何謂區域研究,與地理學家們的政策與規劃

Tim Cresswell (2013) . Geographic Thought, Ch 4: Thinking About Regions

林楨家、吳建彤、方若庭 ( 2011)。 建成環境對捷運轉乘運具選擇的影響:臺北捷運南港線之實證研究 運輸計劃季刊,40(4),Pp.335 - 366。

周素卿、盧鏡臣、岑崇恩(2021)。都市公園生態化及其發展脈絡:台北市生態公園的自然鑲嵌與社會特徵分析。都市與計劃,48(1),Pp.7-38。

參考:林楨家、高誌謙(2003)。用於捷運車站周邊地區容積管制檢討之TOD規劃模式。運輸計劃季刊,32(3),Pp.581-600

 
第15週
12/14  繳交個人期末報告、學生期末團體報告 
第16週
12/21  繳交個人期末報告、學生期末團體報告